
人臉識別不光能解鎖手機,抓逃犯...它還可能檢測你是直男還是 Gay?
斯坦福大學的助理教授 Michael Kosinki 和同事 Yilun Wang 在一篇論文中展示了人臉識別算法如何從圖像中提取特征,來識別某人是否是同性戀。
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同性戀往往具有“性別非典型”特征,這也給產前激素理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——也就是同性戀男性的長相更女性化。
通常,男性的下巴較寬,鼻子較短,前額較小;而男同性戀者下巴較窄,鼻子較長,前額較大,臉部毛發(fā)較稀少。
相反,女同性戀者的臉部通常比女異性戀者的臉部更像男性臉部,下巴較寬,前額較小。
《衛(wèi)報》曾經發(fā)布了一篇對 Kosinki 的專訪報道,解釋了這項研究的出處以及目的,最后還表達了他對 AI 技術的悖論思考。
據(jù) Kosinki 介紹,當時和他的助手通過采集分析了婚戀交友網站上的 35326 張照片,運用機器學習技術研發(fā)出一套名為“AI gaydar”系統(tǒng),用以識別同性戀。
當時,他正在利用 Facebook 的用戶數(shù)據(jù)做人格分析,在篩選個人資料時,注意到內向和外向的人有著截然不同的面孔,這讓他感到兩者可能存在某種聯(lián)系。
實際上,在得到上述研究結果之后,他作為研究者也驚訝于算法為什么會這么容易區(qū)分出同性戀和異性戀。
根據(jù)報道,Google 研究團隊對這一爭議研究進行了二次調查。Google 團隊發(fā)現(xiàn)了同性戀與異性戀關于“如何自拍”的差異。
他們發(fā)現(xiàn),“直男傾向于低角度自拍,使得下巴變大,鼻子縮短、額頭變小,笑容減少”,這樣的角度強調了其主導地位。
事到如今,對人臉識別技術究竟能否檢測同性戀這一話題,還未有統(tǒng)一權威的報告給出確定答案。
但有意思的是,Kosinki 透露,他收到了大量電子郵件,那些對自己性取向有困惑的人們紛紛獻上照片,希望 Kosinki 用“AI gaydar”系統(tǒng)做個鑒定。
對于人臉識別技術檢測同性戀,你怎么看?
原文標題:技能|AI人工智能解鎖新技能:是gay不是gay,我說了算!
文章出處:【微信號:RoboSpeak,微信公眾號:機器人大講堂】歡迎添加關注!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。